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开学一月摧垮6年教育观?

来源:哈尔滨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2-12-05 10:33:19


  新学期刚刚开学一个月,一位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就坐不住了,这位名叫“林爻”的家长发现,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自己此前所秉持的“现代教育观念”有着巨大的差异:她教导孩子坚持“个性”,而学校却要求学生们整齐划一;她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“等待”,而老师却在开学第一周就指出孩子的“书写很不好”……她将自己的这些困惑写成一篇短文,感叹“再过六年,我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?”

  “林爻”的困惑激起了许多人的共鸣,也引发了不少讨论,究竟什么样的方式和理念,才能让这些初绽的蓓蕾尽情开放?

  剥开表面上的种种纠结困惑之后,或许孩子们所需要的只是拆掉粗暴生硬的台阶,改建一个能让他们轻松攀爬的“缓坡”。

  困惑1

  所有的铅笔笔尖都要一样粗细?

  林爻说,学校要求孩子们上课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课桌上;回答问题都把手举得一样高;打开书包所有书皮都一模一样;所有的铅笔笔尖都一样粗细;舞蹈鞋一定要买白色的,前面是宽宽的松紧带而不是细鞋带的……”

  她担心在这样的教育下,孩子最终会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。在采访中,一些家长和林爻颇有共鸣,而更多的家长则表示自家孩子的学校还没有“恐怖”、“夸张”到这个地步,而一些“整齐划一”的规定也并不是坏事。

  家长:用2H铅笔有道理,说明一下就好了

  尧尧妈(一年级新生家长):我们家孩子今年也是刚上小学,老师也开了一个入学的清单,我们孩子的铅笔也是要2H的,而且说明要没有橡皮头。一个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同事跟我说,他特意问过这个事,老师说孩子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,2H的硬度最合适,也容易擦,不会写的很脏。他们要求的更具体,就要中华绿色的。所以,我想学校的很多规定大概都是有些道理的,只是要能跟家长说明一下就好了,比如名字写在同一个位置是为了方便查找。

  要求孩子用一样的文具,我觉得还是有好处的,因为孩子这个年龄段好奇心特别强,而且彼此之间经常会比较。比如蜡笔,你买的是24色的,他买的是36色的,拿到学校以后,互相一看,哎呀,你这个比我的多啊?我们家孩子以前学画画的时候,大家的画具不一样,结果就是和老师画具一样的小朋友感觉最“良好”,其他孩子,回来以后都要求买跟老师一样的画具。

  所以,我觉得对服装、文具规格整齐划一这种事没必要太敏感,我知道英国有些历史悠久的私立学校,对女学生的袜子和发带颜色,都有统一要求。

  专家:要个性也要规则,家长别太护孩子

  梁雅珠(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):我认为家长不应该把学校的“统一”规则和培养孩子的“个性”对立起来。我不否认有的学校会有一些过于死板的规定,但从总体上来说,学校的规则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并不矛盾。

  人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,这一点也没错,但是,不等于说“个性”不需要受到规则的约束,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“个性”有一些误区。尊重孩子的个性,指的是在孩子的空间中,给他提供多种选择,充分发挥他的主体性,比如在他的绘画、他的创造、他的故事里,孩子一定是最中心的位置。家长也好,老师也好,都不能替代他去选择。但是,张扬“个性”不是没有要求,当他处在一个集体当中的时候,就需要尊守相应的规则,比如大家都在睡觉,那你就必须安静,这个领域一定要区分清楚。

  我觉得在规则这一方面,家长首先还是要理解,小学的很多规则都是一定有道理的,而且学校的孩子非常多,有时候学校和老师不得不通过一些严格的规则去管理,家长不能太护着孩子。

  困惑2

  真正可怕的,是教学内容的高度统一?

  看了林爻的自述,一些更加资深的小学生家长们以“过来人”的口吻纷纷感慨:“这算什么啊?”比包同样厚度的书皮更让家长们担心的,是一些学校和老师在教学内容上的高度统一。在他们看来,这才是学校教育真正摧毁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“杀手”。

  家长:怎么不先问问孩子,为何画成这样

  家长B:刚开学一个月,这位妈妈就受不了了?那以后让她着急的事儿还多着呢!我觉得,她说的这些真算不上是原则问题,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影响不了孩子的个性和创意,真正可怕的是教学内容上的高度统一。

  拿我儿子来说,有一次在学校里学画树,老师画了几种做样板,让大家学着画一棵自己喜欢的,听起来挺自由的吧?结果,我儿子没按照老师的画,而是画了一棵他喜欢的,树干特别长,快顶到纸的边沿了,然后有一个小小的树冠,里面几片叶子,最后在树干中间位置的空白处还画了两朵云彩。结果,老师看了以后就跟他说:你画的这个不对!这么高的树干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小的树冠呢?不协调。我儿子也不敢跟老师辩,就照着老师的模板重新画了一个。

  等他回来之后,给我看他自己画的那个,跟我说其实他画的那个树特别特别高,都能穿过云彩,它那么高了,咱们从下面往上看,树冠就是只有一点点啊!

  我就赶紧安慰他说你画的挺好的,老师可能没想到,你怎么不告诉老师呢?他说,老师说我画的不对。我当时听了就有点难过,老师要是先问问孩子“你为什么画成这样呢”,而不是上来就说“你画的不对”就好了。

  专家:对过于教条的措施,家长不能默认

  梁雅珠:刚才我说过家长不能太护着孩子,那么,反过来,对于一些过于教条或者惩罚性太强(比如一个错字写50遍)的措施,家长也不能默认。

  我女儿小的时候做看图填词,图里画的是一个小姑娘在窗口看书,旁边有一盆花,还飞来一只蝴蝶,题目是根据这幅画来填一个词。

  我女儿当时填了“聚精会神”,结果老师在旁边打了一个大叉,因为答案是“目不转睛”。我当时觉得就图片而言,且不说“聚精会神”更贴切,如果这样教的话,孩子就真的被教“死”了。于是我就特别诚恳地去找了老师,然后老师跟我说,你们家孩子审题没审清楚,题目上写的是“用课文中的词”,我就跟老师说,您可以扣她的分数,但是要跟她讲清楚你这个词作为答案没有错,但是你审题不清,要扣你审题的分。后来,这个老师还和我成了朋友。

  所以,我想家长和学校、老师之间一方面是坚持原则和底线,另一方面是相互包容,前提还是多沟通。现在的老师都很忙,但是沟通工具也很多,手机短信、电子邮件都可以用,还有家长会。除了极个别情况之外,大部分老师都还是允许家长提意见的。

  困惑3

  教育,是等待还是抢先?

  林爻发现自己原先“三分教七分等”的教育观念“一开学就碰了壁”,开学没两天,老师就发来信息:“孩子的书写很不好,家长监督孩子把每个字写好”,她的“等待”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痛苦。对此,同样是一年级新生家长的王卉则认为,林爻太过理想化,不尊重目前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,“我们提前一年就开始让孩子练习写字了,孩子的教育必须走在前头。如果一开始就跟不上,孩子没自信,那就完了。”

  不过,在研究者看来,这两种方式都未必恰当。

  “从幼儿园到小学,孩子需要一个缓坡”

  梁雅珠:这里涉及到一个幼小衔接的问题。国外在谈学前教育的时候,通常是指0到8岁,其中,6到8岁就是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,是一个“缓坡”。而我们则是一个急转弯,孩子昨天还在幼儿园画画、做游戏呢,今天就到小学里写田字格了,他怎么能适应呢?

  不过,无论是提前让孩子去学习以后的内容,还是单纯地想着等待孩子成熟了以后再教,都是不恰当的。关键问题在于衔接什么?孩子要准备的不是知识,而是心理和能力。

  早前教育部曾经带着我们做过一个这方面的课题。从小学的角度来讲,第一个学期应该放一放,让孩子去适应;幼儿园呢?要在大班的末期开始做准备,比如提前书写的准备,从画大涂鸦改为有意识地教他们画花瓣、画折线曲线,为他们写拼音和汉字做准备;通过给动物找房子这样的游戏,锻炼他们的空间知觉,左上角、右下角……为他们熟悉田字格做准备。

  这些前书写、前运算的研究成果当时就有,但是并没有转化普及,试验室的种子真的应该拿到田野中去试种。

  除此之外,还有规则意识的准备。比如,很多孩子上了小学都不知道在公共楼道里要靠右走,而小学老师在生活护理方面没有幼儿园老师那样的精力,我就听过一些家长抱怨,上下楼的时候孩子被撞了,老师也会觉得这些孩子怎么这么傻啊?这种自护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要。

  再拿课间十分钟来说,在幼儿园,都是老师组织孩子玩儿;到了小学,突然自由了,多数孩子都不知道怎么积极休息,甚至想不起来去厕所。

  怎么给自己的东西分类?怎么有序地整理书包?这些非智力因素才是幼小衔接时的重点,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。

  而我们的很多家长恰恰把关注点都放在了知识的衔接上,忽视了这些。实际上,真正好的小学校、好的老师,都不希望把孩子的知识教育提前下放到学龄前。你让孩子提前把一、二年级的东西都学了,他看上去前面很轻松,还可以再玩儿两年,等到三年级,就玩儿不起了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