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巴乌节(民俗)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8-12 19:34:22


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瑰宝,这些遗产文化需要大家去了解和保护,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以流传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巴乌节(民俗),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这些文化遗产。

巴乌节 - 概况

“巴乌”意为“打猎归来。巴乌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活动,没有固定节日。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 物,兽头给狩猎的指挥,兽皮给猎获人,肉则烧烤,其间兽头前、兽皮跟、众人从,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。肉熟以后,众人分食。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。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、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(闰年各用十三件)组成乐队伴奏,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、豹、熊、鹿、虎子、兔、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。装扮成飞禽走兽,围绕火堆踏歌起舞,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,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。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,将“猎物”围住,朝“猎物”们旋转的相反方向,表演各种狩猎动作。节日期间,还要进行耍龙灯、狮灯、白鹤灯等活动。

巴乌节 - 历史

旧时,每到旧历正月十五日,鹤庆县东、西山区的黑话人(彝族支系),都要欢度类似汉族的闹花灯节的“巴乌”节。 “巴乌”是民族语,译成汉语即猎归之意。 黑话人的“巴乌”’节,原是一项欢庆狩猎凯旋归来的的祭招仪式。过去,逢村泰中的猎人捕获到野兽,便要跳“巴乌”舞。歌舞时,由捕获到猛兽的猎人在歌舞场中当众把猎物开剥。将兽头砍下,交给狩猎的组织、指挥者,把兽皮剥下交给两个狩猎同伴,再把打整干净的猎物交给主持活动的“阿布” (即一般德高望重的老大爷),由他任命助手在火堆上烧烤猎物。随即,拿兽头的双手将兽头端在胸前,在前头引路,拿兽皮的把皮披在身上,紧跟拿兽头者,绕火堆表演所扮之兽酌各种动作、形态、踏歌起舞。所有猎人在捕获猛兽的猎人的带领下,尾随扮兽者,表演捣猛兽的各种动作。持火堆上的兽肉烤熟,人们停止歌舞,围火堆同吃野味。

后来,“巴乌”舞逐渐演化成定时举办的传统节日。节日上表演的“巴乌”歌舞也更为精采。届时,由十二面木鼓、十二面泛锣和和十二文明呐(闰年则各用十三件)组成的乐队同时奏乐,由三十六个女青年,分别披上虎、 豹、熊、·鹿、魔子、兔、狐的毛皮和头上插上锦鸡及各种雀鸟。羽毛,装扮动物飞禽。挠火堆踏救起舞,表现各种动物积飞禽的姿态,并摹仿各种动物和飞合的呜叫之声助兴。猎手们手持管箭或钢叉,将“猎物”围住,朗“猎物”们所旋转的相反的方向踏歌而行,表演狡猎的各种动作。乐队和围观的群众围在圆圈的最外层,奏乐呐喊。整个山乡,木鼓声、傻锣声、欢歌声此起彼伏,歌舞者的手腕及胸腔上都系有响铃,”随着歌舞者的动作变化,发出有节奏的声响,使整个歌舞场增添了古朴朗风韵;气氛浓烈财纂观众将各自带来松子、核子、核桃雨点似的朝歌舞者捆去,更加强了炽烈的气氛。*‘ 近年来,黑话人伪“巴乌”节更丰富多采了;所不向的是跳舞,不再披兽皮鸟羽;而是舞耍纸棚镑扎的龙灯、狮灯、白鹤灯、欢庆新春。

巴乌节(民俗)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,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,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