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西固太平鼓(民俗)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8-12 16:40:25


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瑰宝,这些遗产文化需要大家去了解和保护,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以流传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西固太平鼓(民俗),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这些文化遗产。

太平鼓有两种解释。一是:打击乐器,舞蹈时用,在一个带柄的铁圈上蒙上羊皮,用细长的鼓槌敲打,柄的头上有十多个大小铁环,打鼓时同时发出声响。二是:民间舞蹈,多为女子表演,一边敲鼓,一边舞蹈。

首先是结构不同。西固的太平鼓并非蒲扇形,而是圆筒形;鼓帮不是用铁圈制作,而是用木料制作;蒙的皮也是单面,而是双面。西固太平鼓的个头很大,鼓身长约七十厘米,直径约四十五厘米,鼓面蒙的皮多为比较厚实的牛皮,通体呈现整的圆柱形。鼓帮外表涂的油漆,仅限于红色或黑色;并用泥金饰以狮子,牡丹等图案,两头边缘部分则用字花边装饰。在鼓帮一侧的两头,钉有两只铁环,用来拴绑背带。背带很长,把背带挎在肩上,鼓可垂至膝盖以下。之所以如此,为的是便于击鼓者在舞蹈时将鼓抛到任何一个方向。

其次是表演方式不同。西固太平鼓全由青壮年男子表演,少则一二十人,多则三四十人,是群舞,而不是独舞。表演者一律头戴英雄帽,身穿皂隶服,腰系灰丝带,脚蹬麻窝鞋,宛如京剧 舞台上的武松,煞是气派。表演时,表演者按规定排列成一定的队形,由领队用上面扎有红绿绣球的竹竿一指挥,并以锣,钹击节。领队手持竹竿有节奏地上下左右摆动,表演者根据领队发出的旗号,右手紧握用麻绳制作的鼓鞭,左手不停地将鼓身举架到不同方位,忽上忽下,时左时右,一边击鼓一边舞蹈。那震撼山岳的鼓声,龙腾虎跃的表演,常常使观赏者振奋不已。

传说很久以前,西固的太平鼓,也是流行于幽州一带的那种圆形单面鼓。明朝初年,徐达,冯胜奉命西征元军残部,相继克庆阳,收临洮,又一举攻下了西固。但据守在永登的元军残部仍负隅顽抗,一时难以攻下。不久适逢元宵节,徐达便命令部队制作了一批又长又粗的鼓,把武器藏在里面,然后扮作社火队,以大旗为号,混进城内,只听城外一声炮响,社火队顿时变成了战斗队,徐达就是采取这个办法,里应外合,很快攻下了永登城池。为了纪念这次战役的胜利,人们就把这种又粗又长的鼓命名为"太平鼓"。并逐渐演变成为西固独特的社火形式之一。数百年来,每逢元宵节,无论城市还是乡村,到处都可看到太平鼓队威武的雄姿,听到太平鼓那深沉的鼓声。

不过从史料来看,新春打太平鼓(最初叫腊鼓)的民俗古已有之。其本意在于驱逐瘟疫,祈求平安。《吕氏春秋.季冬记》说:"命有司大傩,旁磔,出土牛。"注释:"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,谓之逐除是也。"这说明,新春打太平鼓的习俗,至少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。南北朝时期,梁朝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说:"十二月八日为腊日。谚语:’腊鼓呜,春草生。’村人并击细腰鼓,戴胡头,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。"这里所说的细腰鼓,也就是腊鼓,最初由西域传来"昔苻坚破龟兹国,获羯鼓,(革皆)鼓,枝腰鼓,汉魏用之,大者以瓦,小者以木,类广首纤腰,宋萧思话所谓细腰鼓是也"到唐代时,腊鼓不再叫细采取鼓,而叫画鼓或拓枝鼓,击鼓的也不再是金刚力士,而京戏成了袅娜舞娥。唐人张祜的《周员外席上观拓枝》诗说:"画鼓拖环锦臂攘,小娥双换舞衣裳。"说明当时的腊鼓已以演进成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所说的那种太平鼓。据明代方以智《通雅。乐舞》,清代王夫之《斋文集,杂物赞,太平鼓》等记载,北宁崇宁,大观年音,京城内外市街,有鼓笛拍板演唱,称为"打断"。政和初年,官令禁止,民间改称"太平鼓"。到明,清时期,每逢新春及元宵节,民间常用铁圈蒙上羊皮或驴皮为鼓,形如蒲扇,鼓柄上套铁环,击鼓摇环,边舞边唱。可见当时春节打太平鼓的习俗已很流行。清未彭蕴章的《松风阁诗钞,幽州士风,吟太平鼓》诗,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打太平鼓的情景:"太平鼓,声咚咚。白光如轮舞索童。一童舞索一童唱,一童跳入光轮中----"其活泼之态令人神出鬼没往。据说这种腊鼓要从头年腊月八打起,一直打到来年二月二"龙抬头"时才停止。

西固打太平鼓的习俗始自何时,史无记载。倘若按传说的时间推算,迄今也已具有六百多年的历史,并已发展成为西固社火中嘬雎地方特色的一部分。西固社火,旧时一般在正月初十前后出动,到元宵节进入高潮,十六以后以"送瘟神"宣告结束。地道的西固社火,前面由灯笼作"执事",接着由"疯(取’风’的谐音)婆子","傻(方言读’寡’)娃子"呐喊开道,尔后是狮子,旱船,推车,高跷,龙灯,竹马,铁芯子,大头和尚戏柳翠之类,未尾由太平鼓殿后。那强大的阵营,粗犷的气势,充分显示了高原人民憨直奔放的性格特点。

照民间流传的说法,西固太平鼓的鼓点,还有一番讲究哩。"咚--咚--咚--,咚--咚--咚",叫"三点水",意思是:"今年好,今年好,明年更比今年好。"咚--咚,咚--咚,叫做"单条",意思是"逐瘟!逐瘟!"如此等等,不一而举。总而言之,不外乎是企望消除灾祸,求得来年太平吉利。

西固太平鼓(民俗)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,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,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